計算機系統工作原理
1.知識結構體系

2.重要知識點/考點
(1)計算機的數據進制
二進制:計算機的基礎代碼,0-1碼。由0和1組成,逢2向高位進1。
輔助進制:八進制、十六進制。
一般考核方式: 對三類進制的理解,簡單十進制數的二進制表達
(2)三個層次的數據計量單位
位(bit,比特):二進制的數據單位,每一個0或1稱為一個數位。
字節(Byte,B注意是大寫,以區分比特):8個位為一個字節,即字節的千進位制:1024(2的10次方)。
字(字長):在計算機中作為一個整體被存取、傳送、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稱為一個字或單元。
每個字中二進制數的位 數稱為字長。
計算機CPU不同,字長也不同。
一般考核方式: 字節占位數,字、字長的理解。
(3)常用的數據編碼
ASCII編碼:適用于計算機鍵盤上的所有數字、字母、符號、控制鍵,以及各種特殊計算符號。
一個ASCII碼值占一個字節(8個二進制位)
一個字符占一個字節,最高位為0
ASCII碼值的比較:數字<大寫字母<小寫字母
一般考核方式: ASCII碼占位;簡單的ASCⅡ碼值比較
漢字編碼:包括輸入碼、機內碼、字形碼等多種形式,處理中需要復雜的三碼轉換。
計算機內部每個漢字用2個字節(16個二進制位)表示,每個字節只用后7位,最高位為1,以區別于ASCII碼。
一般考核方式: 每個漢字編碼在計算機存儲中的占位。 |